据10月29日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日前,上海警方在“交管12123”APP上线了“公安交管服务网点地图”功能,该功能通过对车驾管业务办理的网点地址、所需材料等信息进行多角度的关联性整合,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查询、指引服务。这是该功能在全国范围内的首个试点。
这份地图体现出的是城市公共管理的精细化服务。以点击“补换领驾驶证”为例,系统会根据手机定位按距离展示可办理网点的列表,用户可点击画面中间部位补换领证件的原因,以便系统更加精确地推荐可办理网点。用户选择一家要去的网点后,页面则会显示该网点的地址、联系电话、可办理业务范围等信息。点击“地图”标志,还可以直接进行导航。这样一份“公安交管服务网点地图”,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份便民地图,凸显了城市精细化治理与新技术融合、与市民急难愁盼契合的思路,进一步折射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治理理念。
近几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绘制便民地图的典型案例,比如深圳的“蚊子地图”“无障碍地图”、上海的“上海‘摊’服务地图”、东莞的“小修小补便民地图”、淄博的“烧烤地图”、宁波的“积水地图”、鹰潭的“农民工地图”等。2021年,北京更是上线了“12345服务导图”,从“蚊虫叮咬地图”到“红叶地图”,从“办税服务地图”到“空气质量地图”“停车点地图”等,涵盖了文体旅游、交通管理、党群服务、民政事务等,折射出服务态度和治理能力的不断升级。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城市管理者就不能在办公室当“门诊干部”,坐等群众上门反映问题,而应重心下移,应该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通过绘好便民地图,让部门从“坐门问诊”变为“主动寻诊”,让群众“四处找门”变为自己“按图索骥”,进而形成“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便民地图的绘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要想进一步把好事办好,将实事办实,便民地图还需及时更新,需要将图上存在的服务盲点变为治理亮点,让地图充分发挥效用。各地要从注重效率的功能导向和注重空间外观的形态导向,转向更贴近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效果导向,以调查研究解决市民需求,从被动办理转向主动治理。
以城市大脑驱动未来城市,善用城市治理数据资源池,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治理实践中来——便民地图勾勒出的城市治理图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