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长债收益率持续下行。而在18日消息面的影响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午后快速上行,最终收于1.76%,小幅上行3bps。有观点认为,目前市场的主流预期仍然是,在管理层对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定调下,现阶段债市的前景依旧光明。在此背景下,富国基金旗下的政金债券(511520,联接A类018266;联接C类018267联接E类:019596;联接F类:022102)引起了不少投资者的关注。
话不多说,先看看数据。
近一年来,政金债券ETF净值增长率为10.2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为7.73%,涨势喜人。政金债券ETF联接基金(基金全称: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联接,代码『A类:018266丨C类:018267丨E类:019596丨F类:022102』)表现更是不俗,政金债券ETF联接A近一年来净值增长率为11.78%,业绩比较基准为7.35%。
数据来源:政金债券ETF及其联接基金近一年净值增长率为托管行复核数据,业绩比较基准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4/12/16。
注:政金债券ETF成立于2022/08/1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收益率。近1个完整年度(2023)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10%(2.37%),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3/12/31。期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朱征星(2022/08/19至今)、李金柳(2023/04/24至今)。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发起式联接A成立于2023/04/07,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2024/09/30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0.54%(5.5%),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4/09/30。期间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朱征星(2023/04/07至今)、李金柳(2023/04/24至今)。基金收益率不代表投资者实际收益率,基金份额净值仅为每份额基金产品的净资产。基金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未来业绩的保证。
政金债券ETF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出色的表现,关键原因在于,久期长,资质好。
全市场唯一长久期政金债ETF
近年来,在收益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下,拉长久期换收益成为市场共识。根据基金定期报告,从2023年年末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场利率债基金的平均组合久期从2.39上升至3.23,债券型基金的平均组合久期也从1.78上升至2.33。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Wind,2023/12/31-2024/6/30。
而政金债券ETF紧密跟踪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是市场上唯一一只已上市跟踪长久期政金债指数的ETF*,在利率下行时有望获取更高的资本利得。这一点从政金债券ETF近一年超10%的净值增长率中可见一斑。
注:截至2024/9/30,为同类ETF中唯一一只主要投资证券待偿期超过5年的品种。
当然,久期策略本质上只是工具,能否从中获益还是要看使用者自己的投资能力和风险偏好。对于希望能在利率下行的过程中博取更高收益、且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而言,政金债券ETF是拉长久期的优质投资工具之一。
资质优秀的债券ETF
之所以说政金债券ETF资质优秀,原因有三:
一、政金债券ETF的底层资产是有“准国债”之称的政金债,信用风险极低,历史零违约记录。
二、交易便利,政金债券ETF可以实现T+0交易,资金可以在日内流转,既能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可以作为场内现金管理的好工具。
三、政金债券ETF还有可质押式回购融资的特殊机制加持,目前的场内质押率在95%左右*。通过质押换取资金,投资者可以再投资于政金债券ETF,也可以再买入其他资产,相当于实现了场内加杠杆的操作,也是增厚投资收益的方式之一。
注:标准券折算率详见上交所和中国结算最新公示信息
先天资质优秀,让政金债券ETF获得了大量资金的青睐,交投活跃、流动性好。自年初以来,政金债券ETF日均成交额为68.17亿元,规模也从72.25亿元上升至333.02亿元,累计吸金超260亿元,增长率超350%。
数据来源:成交额数据来自Wind,2024/1/1-2024/12/17。2023年末规模数据取自定期报告,截至2023/12/31;近期规模数据根据上交所披露的产品份额数据和经托管行复核的基金净值数据计算得出,计算公式为:ETF规模=ETF份额×ETF净值,具体份额数据请参见上交所官网2024年12月17日披露信息,基金份额、基金净值及基金规模为节点数据,可能发生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对于债券后市,政金债券ETF(511520)基金经理朱征星是这么看的:展望未来,市场的核心焦点将由供给转向对政策和基本面的预期博弈,需关注国内政策预期、信贷增速等基本面前瞻指标、跨年配置行情、关键点位的博弈。同业存款利率调降叠加跨年配置行情,预计将驱动短端利率,特别是存单利率下行,从而打开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